设首页|收藏|搜索

您正在访问的是: 首页>杂志封面人物

《中国产经》封面人物 |孙泽洲:满腔热血倾情祖国航天事业

2022-02-28 09:06:49 来源:
责任编辑:

6cecc120aec7f8bbd261e9ab61930a74.jpge4959c081c372ebb0afb4df44dc92729.jpg

50cf1fab6c6c52179eeb807291b744a7.jpg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

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


c947bb6eee9baa3a6d9dd3ead88e1824.jp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

作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和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在月球环绕、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系统设计领域、测控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也是首次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来自中国的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工程全线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攻关探索、勇攀高峰,托举起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嫦娥四号成功落月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孙泽洲与同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来不及细细品味嫦娥四号任务成功的喜悦,孙泽洲很快又投入到天问一号任务中。从登月到探火,从38万公里到4亿公里,筑梦苍穹之路愈发充满考验。未知的深空环境、超远距离测控通信、探测器自主着陆等,每一个环节都面临各种挑战。

天问探火,迈出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预选着陆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探月工程也不断取得新突破。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载人航天迈入新阶段。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几个月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将新“太空出差三人组”送入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开展迄今为止我国最长的太空驻留。

一次次振奋人心的成功发射,一项项令人惊叹的重大成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的汗水和智慧,展示着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勇气。

满腔热血倾情注入祖国航天事业

9b80887704b9687409e9b87a0f8ce92b.jpg

2021年6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中央企业党员代表围绕“央企楷模 责任担当”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参与交流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6月25日,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在香港持续进行,科学家分赴校园与学生们近距离互动交流。当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一行来到香港拔萃男书院,以“‘天问一号’的探‘火’之路”为主题进行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多位同学热情参与并提出问题。

“祝融号火星车形似蝴蝶。”据孙泽洲介绍,在祝融号火星车设计初期,团队做了很多种方案,用时3个月左右进行比较认证,经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后,一名年轻工程师提出了现在所使用的四片太阳翼的方案。

c7b1f4bfd0d8584e2aece43eba4e0113.jpg

2021年6月24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香港大学作报告。

de909d99b40ca98d245cec7b226490bd.jpg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一行来到香港拔萃男书院交流。

“这一方案非常高效、展开简单、面积规整,而且符合审美的要求,最终被选用。”孙泽洲表示,之后的实践也证实这个方案非常有效,“可以说,它是工程实用和审美两个维度的一次完美平衡。”

“回顾29年的职业生涯,我把满腔热血倾情注入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孙泽洲说,“天问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不是偶然,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必然,是根基于中国航天65年积淀的技术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精神财富,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10多年坚守初心、不懈奋斗。”

孙泽洲表示,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探“火”过程中,正好有3个国家正在执行相似的计划。“这就像我们考试,另外两位同学成绩已经出来,我们还没交卷,这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孙泽洲认为,对于行星探测来讲,世界多国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各国相互促进,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知宇宙星辰大海。

“天问一号翻开了我国星际探测新的篇章。”孙泽洲说,“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和行星际穿越等航天重大工程的试验,实现技术上新突破、科学上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目前已有香港科技同行咨询如何参与国家星际探索事业。”孙泽洲表示,航天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香港在国际科技交流、基础研究领域有独特优势,相信两地通过交流能找到更多合作的切入点。“我和我的团队将用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航天器飞得更远、飞得更稳,为国家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以及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d0b634fe3db814a50e4b676e2ac0cc62.jpg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

ab1073ef1bbf8e555890727cdc41ec2c.jpg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右)与火星车总体主任设计师陈百超。

在奋斗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研制探测器并不是在实验室闭门造车,他已经熟悉走四方的日子。经过前期数年的方案设计、初样研制之后,孙泽洲与团队经常要带着试验品走南闯北做实验。

在新疆,他们寻找模拟火星环境的沙漠,做了一个月的测试;在内蒙古,他们在空旷的草原做空投试验;在河北和北京大兴,他们也待了两个多月,测试探测器的避障等能力。

有时候,航天科研人员也得“灰头土脸”。他们在新疆找到一块适合做实验的沙漠,在附近临时搭板房,住了一个月。每天都迎着风沙工作,沙尘大的时候,门都推不开。

更多的时候,孙泽洲穿梭在实验室、总装厂房和汇报会上。这样的工作状态,从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就开始了。也是从那年开始,中国航天正式进入探月时代。

天问一号发射前,孙泽洲和团队在文昌发射场驻扎了100多天,一直到发射之后才回来。

从2020年7月开始,孙泽洲的办公重心就从办公室转移到了航天飞控中心。他的目光紧跟着大屏幕上的一个点移动,那个点就是他亲手研制并送上征途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这已经是孙泽洲作为总设计师放飞的第三个深空探测器。此前,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也 都是孙泽洲与团队的成果。

由于父母在航空领域从事飞机制造相关工作,从小在航空大院里长大的孙泽洲,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航空种子”。

“小时候,我们厂子里经常有飞机试飞。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行业很厉害,而且还有一点神秘。等我稍长大一点就知道,飞机是保家卫国的。”孙泽洲说。

孙泽洲的父母很开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的约束和要求,只是在他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父亲给了一些建议。“我母亲学的是财会,父亲学的是制造工艺。当时,学工科还是学财会,我有点犹豫不决。然后,我父亲就说,还是学工科吧,对于男孩子讲,在今后工作中会有更多挑战,锻炼的机会也更多。”孙泽洲说。

孙泽洲是个“航二代”,不过,这个“航”是航空的“航”。他的父母从事航空科研工作,他从小在大院儿里长大。小时候,他对航空的印象仅限于飞机飞行,对航空事业的深层意义所知不多,对航天更是不甚了解。

孙泽洲坦言,小时候,他是一个普通小孩,没有明确的从业理想,但是父母对工作的态度,却给他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以后他才感觉到,父母工作中的严谨、认真,潜移默化地投射在了他身上。“我的父母对于工作一直是非常地严谨、认真,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我毕业后,从事航天领域工作,对这个行业的工作环境、氛围和要求,很容易适应。我觉得跟我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孙泽洲说。

8ef6df05d47c11c59ce7002c1441a20c.jpg

得知成功着陆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右)和探测器系统总指挥赫荣伟拥抱在一起

165bef01d0b3b1cd7593ed2655cccc9c.jpg

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左)在火星试验场实地介绍“祝融号”火星车

 

“更远”还要难的是“更好”

中国航天的团队以年轻著称,孙泽洲担任副总设计师时才34岁。嫦娥三号任务成功时,作为总设计师的他才43岁。

据孙泽洲介绍,天问一号团队非常年轻,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0%以上,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37岁。

“青年人已经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也为青年提供了自我成长的舞台和机会。”孙泽洲表示,他所在的团队建设就非常注重团队梯度的培养和发展。“可以说,天问一号、航天事业,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年轻人可以去展示才华、实现梦想。”

“年轻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平台。中国航天领域‘传帮带’的培养方式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极其重要。”孙泽洲说,“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遇到问题耐心指导,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扶上马送一程’。而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则能够给予青年人更多发展的机会。”

孙泽洲表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才的培养带来方便。“年轻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快速成长。当然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也会增加强度,这就需要个人更多的付出和努力。”孙泽洲说。

他无疑是幸运的,在群星璀璨、人才济济的航天队伍中,他能够接连掌舵如此突破性的项目。当然,从工程角度来说,探火任务立足于探月工程,让探月的老将担纲是更可靠的选择。

“整个过程中,各环节都挺担心,但其实也不太担心,因为前期设计、地面验证都非常完备,天问一号升空之后整体表现也非常好,我们充满信心。”孙泽洲说, 但毕竟是我国第一次火星任务,“出远门肯定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事情”,现阶段主要担心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他们随时准备采取相应的预案。

深空探测每走远一步,就要面对无数的新问题。不过,在孙泽洲看来,比“更远”还要难的,是“更好”。“未来的深空探测肯定会走得更远,但要实现探测得更好,挑战可能更艰巨。”他说,深空探测中的“更好”有很多含义,比如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以及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取得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天问’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求索宇宙真理的亘古之爱,对探索与创新的热切渴望;‘祝融’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而火星之旅则将神话变为了现实。”孙泽洲说。

bb7a2953234fd66cf85dddcc3c5fb424.jpg

孙泽洲(左)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985b146040803a6930cd85e3ca7c90f9.jpg

孙泽洲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伟长讲座教授”聘书

瞄准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

设定一个目的地和科学目标,采用一切技术手段达到目标,简单来说,孙泽洲从事的航天任务就是这样的过程。达到目标的过程,是无数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最让他与同事们担心的,就是突然冒出遗漏的问题。

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在研制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一幕,挑战来自于月食。

当地球挡住太阳,月球处于阴影中,就出现了月食。对于绕月的嫦娥一号来说,月食的危险在于太阳能的消失。嫦娥一号的设计大体已经完成时,孙泽洲与同事才发现,没有考虑到月食时嫦娥一号如何获得能源,月食过程最长持续5-6小时,对“嫦娥”或许是致命的。

初期设计中的疏漏,让研制团队花了无数时间去弥补,他们只能在现有设计基础上修正,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调整卫星在月食时的飞行位置等,最终解决了问题。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乃至更长。所以我们最怕在设计时留下漏项。”孙泽洲说。

孙泽洲表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是了不起的创举,也是中国航天人敢为人先、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

孙泽洲说,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将以前月球探测的两步合并成一步,这样的方案设计挑战很大,难度也很大,“但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成果,在中国航天60多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

14c58d89691a4ec9d468861e478d934d.jpg

孙泽洲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伟长讲座教授”聘书并演讲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研制,处处都是难点,处处也都是创新点。

天问一号不仅飞得更远,而且一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任务,相当于完成三个探测器的使命,这在全球是第一次。

探测火星,着陆是关键的环节。“着陆过程非常复杂,要融合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着陆缓冲等多项技术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的失败。”孙泽洲表示。

设计着陆方案时,孙泽洲和同事们思考了很长时间。“是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还是勇于创新,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模式?”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论证设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和嘱托,孙泽洲和同事们总是充满力量。

据介绍,天问一号采用了独创的“弹道升力式+配平翼”的混合方案进入火星大气层,复杂程度高,但适应性、稳定性更好。“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奔赴火星,但我们采用了新技术,跟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是同等水平。”孙泽洲自豪地说。

首次担任探月工程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时,孙泽洲38岁,是当时航天系统最年轻的总师。经历了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任务的淬炼,如今,他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现在,他要瞄准的是2030年前实施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不只是火星探测。从嫦娥登月到羲和逐日,从神舟飞天到天宫览胜,近年来,中国航天的每一次自主创新、每一次勇攀高峰,都推动着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实现新的跨越,也牵引着国家科技水平和能力的跃升。

月背征途再传喜讯——2021年国庆前夕,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在轨工作超过1000天,两器状态良好,继续刷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工作纪录。

4亿公里之外的天问一号也传回捷报——天问一号环绕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超过1400米,获取巡视探测原始科学数据约560GB,能源充足、状态良好。

作为总设计师,孙泽洲时刻关注着两个探测器的最新进展,听到这些好消息格外欣慰。

孙泽洲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一室副主任,空间太阳望远镜背景型号副总研究师,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以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作为南航毕业的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专家、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推动中国深空探测不断走向更远。

d3387140e09e18da449aef817096bff4.jpg

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右)接受吉林大学聘书

044b74e0f1381cec07fa2dba0d0cd184.jpg

全国劳动模范孙泽洲

顾诵芬简介

孙泽洲(1970年- ),辽宁沈阳人,1992年孙泽洲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学习测控通信专业的孙泽洲参与了探月团队。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二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1992年孙泽洲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来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先后参与了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二号卫星和实践五号卫星的总体工作。

2000年,孙泽洲被委任为资源一号02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分管测控和载荷,参与了卫星在巴西的测试,负责飞控工作。

2002年孙泽洲被组织选派参与绕月探测工程前期论证,并负责星载测控分系统论证。

2003年,他出任空间太阳望远镜背景型号副总研究师。

2004年,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研制队伍的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叶培建分管测控与数传、天线、机构与结构、热控、数管、供配电六个分系统的总体技术管理工作。

2016年6月1日,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2020年6月,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 

2020年11月24日,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开发布的2020年“最美职工”名单。 

2021年2月11日,孙泽洲成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的嘉宾。

2021年10月,被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最新文章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